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欧洲杯押注app >>欧洲杯押注app >> 正文

欧洲杯押注app

欧洲杯押注app

【欧洲杯押注app】影像学检查辐射那些事

信息来源:医学影像科 发布时间:2019-03-20 浏览次数:
字号:
+-14

目前影像学检查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检查手段,

很多病人在临床看病中会拍片、做CT或者磁共振等。

随着大众对辐射安全意识的加强

患者做检查时免不了担心辐射对身体的伤害

那么,到底哪些影像学检查会有辐射?

辐射量大不大?

会有什么危害?

小伙伴们别着急,且听我们一一道来~

听说影像学检查会有辐射,是真吗?这会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伤害呢?

不要担心,磁共振检查和超声检查是不存在辐射的。

  1.哪些检查会有辐射?

  通常的医学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(各种拍片、造影、骨密度测量)、CT检查、核磁共振检查(MRI)、超声检查及核医学检查等,哪些检查会有辐射呢?可以明确告诉大家:

  磁共振检查和超声检查是不存在辐射的。

  X线和CT检查都要应用X射线,这些检查手段是存在辐射的。

  核医学的检查项目包括,如PET/CT及SPECT检查。这些检查中,需要使用特殊的放射性药物,因此也是具有辐射性的。

  2.各种影像学检查的辐射剂量

 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辐射就无处不在,例如存在氡元素、地表辐射、食物辐射和宇宙辐射等,我们每时每刻都会受到自然界的辐射。这种辐射称为天然本底辐射,通常约为2.0-3.0mSv/年 (mSv为衡量辐射剂量的一种单位)。

  对于医学影像学检查而言,不同的检查方法、不同的检查部位的辐射剂量都不同。我们可以把医院里各种影像检查的辐射强度估算值,与天然本底辐射进行对照,就可以了解检查的辐射强度。比如,我们拍一张普通的胸部X线片,受到的辐射大约为0.1mSv,大致相当于在自然界中多呆了10天受到的辐射量。再比如,做一次常规的胸部CT平扫,收到的辐射大约为7mSv,相当于在自然界中多呆了2年受到的辐射量,而PET/CT检查将会受到25mSv的辐射,相当于在自然界中8年的所接受的天然本底辐射。

微信图片_20190320104805.jpg

  那做影像检查会不会致癌?一点危害都没有吗?

  医疗辐射存在一定的危害,尽管这种危害小到我们根本感觉不到,但还是要尽可能少地接触医疗辐射。

  目前,辐射危害可以分为随机化效应和确定性效应。

  随机化效应是指,只要接触了辐射(不管量多量少),就可能发生的危害,主要包括辐射致癌和辐射致基因突变。

  确定性效应是指,接触了辐射,但辐射量必须高到一个阈值,才会出现的危害,包括急性放射病、放射性白内障、皮肤放射性损伤和辐射致不孕症等。

  在常规医学影像学检查中,医疗辐射量通常远低于达到确定性效应的阈值,因此不会出现急性放射病、放射性白内障、皮肤放射性损伤和辐射致不孕症等确定性效应。但随机化效应是可能出现的,而且没有办法预测和预防。

  目前没有证据可以证明100mSv以下的辐射使癌症增加,所以说医学影像学检查致癌的说法是不确切的。但是,我们还是要减少辐射的暴露。此外,与成人相比儿童对辐射的敏感度会更高,受到医疗辐射后发生致癌效应的概率约为成人的3-5倍。因此,在给儿童做检查时会首选没有辐射的项目。

  总而言之,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检查(MRI)没有辐射,X线检查、CT检查和核医学科检查虽然存在辐射,但辐射量并不大,其危害在可控制的范围内。因此,如果是为了病情的需要,应该坦然接受相关检查;如果没有必要,那么请尽量避免接触医疗辐射。

  更重要的是,任何医学影像学检查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哦!